阅读本文前,诚挚邀请您点击“关注”按钮,方便您第一时间收到最新文章推送,同时也便于参与讨论与分享。您的支持,是我持续创作的最大动力!
编辑 | 方丈
前言:
刚刚铺开红地毯,转身却遭遇冷箭。
就在王毅外长即将启程之际,法国突然态度急转,出人意料地发起了“回马枪”——选在这个时间点,极其精准,意图明显。
原本以为中方会选择克制,但这次不再沉默,迅速采取行动,反击得出其不意,手段之快、效果之准,令人赞叹不已。
那么,中法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?
展开剩余89%欧洲的算计早已开始
2025年盛夏,欧洲经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压。
通胀攀升、能源供应紧张、产业竞争力日渐下降,欧盟成员国纷纷陷入困境。
就在这紧要关头,6月20日,欧盟委员会悄然落下一颗重磅棋子。
欧盟宣布限制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参与公共采购项目。
这可非小事,毕竟欧洲公共医疗采购市场占据整个医疗市场半壁江山。
这意味着,中国企业几乎被阻隔在欧洲医疗市场的门外。
欧盟官方理由听起来冠冕堂皇:市场准入不公平、国家补贴扰乱竞争秩序。
实质上不过是对中国企业强劲竞争力的忌惮,试图保护欧洲本土企业的利益。
这其实是贸易保护主义的翻版,只不过披上了“公平竞争”的外衣。
中国企业多年努力,从起初的低端产品迈向如今的高端设备,靠的是技术革新和严格成本控制。
欧盟这次动作显然是想牺牲消费者利益,来维护本地产业的地位。
巴黎会谈表面和谐
7月4日,巴黎阳光明媚,爱丽舍宫内气氛轻松融洽。
王毅与法国总统马克龙的会晤进展顺利,双方谈笑风生,议题涵盖气候变化、全球治理、经贸合作等多方面。
作为一位外交手腕灵活的领导人,马克龙对王毅表现出极大热情,不仅表示法国愿做中国可信赖的合作伙伴,还主动提出再次访问中国的愿望。
会谈中,马克龙多次强调中法合作的战略重要性,认为双方在应对全球挑战上利益相合。
王毅也投桃报李,传达了中国高层对马克龙的问候,并表示愿意深化双方合作。
双方还就乌克兰局势和中东问题深入交换意见,整个会谈持续了近两个小时。
会后新闻发布会中,双方均释放积极信号,法国媒体盛赞此次会谈为中法关系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然而,这份宁静不过是暴风雨前的短暂平静。
法国官员态度急转直下
7月5日,王毅或许尚未离开法国,局势突然急转直下。
法国财政部长埃里克·隆巴尔在普罗旺斯艾克斯经济论坛上发表强硬讲话,严厉指责中国的产能政策正在摧毁欧洲工业。
隆巴尔详细列举钢铁、汽车、新能源等多个领域,称中国企业凭借不公平优势,严重冲击欧洲产业根基。
他呼吁欧盟设立更坚固的贸易壁垒,保护本土企业。
紧接着,工业部长马克·费拉奇也加入批评阵营,直言中国存在产能过剩,并指责其倾销行为侵蚀欧洲市场。
这两位部长的言辞和时机都极为巧妙,恰逢中法高层刚结束会晤,时机极为敏感。
法国政府是否对此言论事先协调外界不得而知,然而“前脚握手,后脚指责”的行为无疑给双边关系蒙上阴影。
法国政界这种两面派行为并非偶然,面对美国压力及欧盟内部保护主义浪潮,法国试图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,既想维持与中国的经贸联系,又不愿得罪美国及欧洲盟友。
中国精准反击迅速展开
面对法国突如其来的变脸,中国反应迅速且精准。
7月5日当天,中国商务部发布针对欧盟白兰地的反倾销终裁。
裁定明确指出:即日起,对原产于欧盟、包装在200升以下容器中的白兰地征收27.7%至34.9%的反倾销税,期限五年。
虽名义上针对整个欧盟,但法国占据欧盟白兰地出口99%以上份额。
这一招击中了法国的“软肋”。
白兰地不仅是法国的民族骄傲,更是其农业与文化产业的命脉。
法国干邑地区数以万计的农户和企业赖以生存的产业遭受重创。
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白兰地进口国,这一市场对法国意义重大。
中国在反制中亦表现理性克制。商务部特别指出,对2024年10月11日至2025年7月4日期间进口的白兰地不追溯征收反倾销税,之前缴纳的临时保证金将予以退还。
此举既彰显政策严肃性,又顾及企业合理预期。
更重要的是,中国接受了34家欧盟企业提出的价格承诺申请,只要企业保证出口价格不低于承诺标准,即可免受反倾销税。
这一灵活处理,既为欧盟企业留出一条生路,也体现了中国的诚意和务实态度。
贸易争端蔓延至高科技领域
白兰地之争只是表层,真正的战火已蔓延至高科技领域。
7月6日,中国商务部宣布将对欧盟医疗器械产品启动对等采购限制程序,直接回应欧盟6月20日的限制措施。
中国态度鲜明:既然你不允许我的企业参与公共采购,我也要采取对等措施。
这种以牙还牙的策略,使欧盟自食其果。
医疗器械领域的争端尤为敏感,涉及高端制造、技术创新及产业链安全等核心利益。
近年来,中国医疗器械企业飞速发展,在影像设备、体外诊断、高值耗材等领域具备与欧美企业竞争的实力。
欧盟限制政策表面意在保护本土企业,实则暴露出对中国高科技崛起的焦虑。
中国的反制显示,面对高科技领域竞争,已具备充足信心与筹码。
这场从农产品到高科技的全面交锋,反映出中欧经贸关系深层矛盾:一方面双方依赖对方市场和技术,另一方面却因利益竞争筑起高墙。
在布鲁塞尔,王毅与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会谈亦显现这种矛盾。
双方均强调合作重要性,呼吁避免对抗。
卡拉斯甚至希望保持开放、建设性的关系。
但现实是,贸易壁垒不断加高,限制措施层出不穷。
欧洲的矛盾心理根深蒂固
这种矛盾情绪背后有深层次原因。
美国持续施压,要求欧洲在对华政策上紧跟美国步伐。
美国甚至威胁对欧盟农产品(包括白兰地)加征17%惩罚性关税。
在夹缝中求生,欧洲试图两头讨好,结果反而两面不讨好。
中国对欧洲这种摇摆态度洞若观火。
王毅在布鲁塞尔明确指出,中国不是美国,欧洲不应以对待美国的方式对待中国。
这句话直击要害:欧洲需要独立思考,而非盲目附和。
尤其令人失望的是法国。
作为欧盟核心国家,法国理应在中欧关系中发挥建设性作用。
马克龙也多次强调欧洲战略自主的重要性。
可事实是,法国关键时刻却选择迎合美国和欧盟内部的保护主义力量。
结语
这场在48小时内发生的外交翻脸与贸易交锋,暴露了国际关系的残酷现实。
看似友好的握手,不过表面文章;真正的竞争,常在幕后激烈展开。
中法、中欧之间的博弈仍将持续,但可以确定的是,任何国家在维护自身利益时,绝不会轻易退让。
“合作共赢”说起来容易,落实起来却需要极大的智慧与真诚。
发布于:天津市诚利和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